我拿1万块试水基金,是交智商税?还是开启财富密码?(90后理财日记)

今天,我,一个标准的90后打工人,做了一个可能会影响我未来财务状况的决定——拿出攒了小半年的1万块钱,试水基金!

说实话,做出这个决定前,我内心挣扎了很久。看着银行卡里那点可怜的数字,我就像《西游记》里取经前的唐僧,既渴望到达“财富自由”的西天,又害怕路上的妖魔鬼怪(亏损)。周围的朋友分为两派,一派是“基金就是财富密码,躺着也能赚钱”,天天给我灌输各种“收益率爆表”的神话;另一派则是“基金就是割韭菜,交智商税”,苦口婆心地劝我“年轻人好好工作,别想一夜暴富”。

一开始,我是坚定站在“智商税”阵营的。想想自己辛辛苦苦搬砖,每个月扣完房租、水电、吃饭,能剩下几个钱?要是这1万块钱赔进去了,那下个月只能靠啃馒头度日了!与其冒这个险,不如老老实实地存在银行里,虽然利息少得可怜,但至少稳妥。

然而,看着身边那些早早开始理财的朋友,隔三差五就在朋友圈晒收益,我的内心开始动摇了。尤其是今年,股市行情好像还不错,各种“基金经理”的视频在B站刷屏,什么“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分散风险”……听得我头晕眼花,却又感觉好像有点道理。难道,我真的要错过一个“开启财富密码”的机会吗?

经过几天的研究,我决定先从风险较低的指数基金入手。毕竟,咱也不是专业的,啥也不懂,与其盲目跟风买那些热门基金,不如选择一个跟踪大盘的指数基金,至少能跟着大盘一起涨跌。选定目标后,我开始研究基金的历史业绩、费率、基金经理等等。说实话,这些数据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看得我直犯困。

最终,我选择了一只规模适中、费率较低的沪深300指数基金。虽然历史业绩不算特别亮眼,但至少稳定,而且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也比较丰富。下单的那一刻,我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这1万块钱,对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啊!

买入之后,我每天都会打开APP看几次收益。刚开始几天,行情不错,基金也跟着涨了一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感觉自己简直就是“股神”附体。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大盘就开始下跌,我的基金也跟着绿了。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点点减少,我的心情也变得无比沮丧。难道,我真的要交智商税了吗?

经过几天的煎熬,我逐渐冷静下来。我想起那些理财大佬们说的话,“投资要有耐心,不要轻易追涨杀跌”。这1万块钱,就当是交学费了,让我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如何理性投资。即使亏了,我也认了,至少我尝试过了。

现在,我仍然持有这只基金,每天关注着市场行情,但心态已经平和了很多。我知道,投资理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1万元也许不能让我一夜暴富,但却可以成为我理财道路上的一个起点。至于这到底是“交智商税”还是“开启财富密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学习,理性投资,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