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交易者来说,K线图上的红红绿绿就像密码,压力位和支撑位更像是虚无缥缈的“神谕”。盲目猜测不仅会让你错过机会,更可能造成亏损。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压力位和支撑位的计算公式,让你告别盲猜,拥抱科学的交易方法!
什么是压力位和支撑位?
- 支撑位(Support Level): 价格下跌时,可能遇到买盘力量,阻止价格继续下跌的价位。就像地面的支撑一样,支撑位能给价格提供“缓冲”。
- 压力位(Resistance Level): 价格上涨时,可能遇到卖盘力量,阻止价格继续上涨的价位。就像天花板一样,压力位会给价格带来“阻力”。
为什么要学习压力位和支撑位?
了解压力位和支撑位能帮助你:
- 识别趋势: 支撑位和压力位的变化可以帮助你判断市场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 设置止损止盈: 合理的止损和止盈设置能有效控制风险,保护你的资金。
- 提高交易成功率: 在支撑位附近买入,在压力位附近卖出,可以提高交易的胜算。
新手福音!压力位和支撑位计算公式(简单易学版)
我们介绍一种简单常用的计算方法:平均价格法(也称为 Pivot Points)。
公式:
- Pivot Point (PP) = (最高价 + 最低价 + 收盘价) / 3
- 支撑位1 (S1) = (2 * PP) - 最高价
- 支撑位2 (S2) = PP - (最高价 - 最低价)
- 压力位1 (R1) = (2 * PP) - 最低价
- 压力位2 (R2) = PP + (最高价 - 最低价)
图文详解:
假设某股票昨日的:

计算步骤:
- 计算PP: (10 + 8 + 9) / 3 = 9
- 计算S1: (2 * 9) - 10 = 8
- 计算S2: 9 - (10 - 8) = 7
- 计算R1: (2 * 9) - 8 = 10
- 计算R2: 9 + (10 - 8) = 11
结果:
- PP = 9元
- S1 = 8元
- S2 = 7元
- R1 = 10元
- R2 = 11元
如何应用这些数值?
- 支撑位买入: 当价格下跌到S1或S2附近时,可以考虑买入,期望价格反弹。
- 压力位卖出: 当价格上涨到R1或R2附近时,可以考虑卖出,期望价格回落。
- 止损设置: 如果在S1买入,可以将止损设置在S2下方;如果在R1卖出,可以将止损设置在R2上方。
实战案例:
假设你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某股票的R1为10元,S1为8元。当价格接近8元时,你观察到成交量放大,可能是一个买入信号。你在8.1元买入,并将止损设置在7.8元(略低于S1),止盈设置在9.8元(略低于R1)。
(此处可以插入一张K线图,展示价格在S1附近反弹,并在R1附近受阻回落的情况,并标注买入点、止损点和止盈点。)
风险提示:
- 并非万能公式: 任何技术分析方法都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压力位和支撑位可能会被突破。
- 结合其他指标: 建议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如MACD、RSI)和基本面分析,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 严格控制风险: 设置合理的止损,控制单笔交易的亏损比例。
- 市场情绪影响: 重大消息或市场情绪波动可能会导致价格突破压力位或支撑位。
新手进阶:
除了平均价格法,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压力位和支撑位计算方法,例如斐波那契回调线、甘氏线等。随着你交易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渐学习和掌握这些更高级的技巧。
总结:
压力位和支撑位的计算公式是新手入门交易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你告别盲猜,理性交易。但请记住,盈利并非必然,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并严格控制风险,才能真正掌握这把“盈利武器”。祝你在投资之路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