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揽10亿债券,只分到TA们碗里?谁动了我的蛋糕?

想象一下,你所在的公司,呕心沥血,终于啃下了10亿债券承揽这块肥肉!庆功宴上,香槟四溢,掌声雷动。但喧嚣过后,摸摸空空如也的口袋,你是否会产生一丝疑惑:这泼天富贵,究竟落入了谁的碗里?

债券承揽:一场精心策划的利益盛宴?

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债券承揽的基本流程。发行方(缺钱的主儿)委托券商(牵线搭桥的媒婆),将债券推向市场。券商负责承销,也就是帮助发行方把债券卖出去。这中间,会涉及尽职调查、路演推介、定价发行等一系列环节,需要投行团队、销售团队、研究团队等多方配合。按理说,参与者都应该根据贡献大小分一杯羹,对不对?

利益分配:谁在暗箱操作?

问题就出在这个“分一杯羹”上。看似透明的流程背后,往往隐藏着难以捉摸的利益分配机制。那么,是谁动了我的蛋糕?

  • 公司内部的权力游戏: 投行部老大拿大头,这似乎是行业潜规则。但同样是奋战在一线的项目组成员,加班熬夜,却只能分到汤汤水水?是谁决定了这种分配比例?是清晰透明的绩效考核,还是暗地里的裙带关系?那些默默付出的螺丝钉,他们的价值又该如何体现?

  • 券商与发行方的博弈: 为了拿到承揽资格,券商往往需要给出诱人的条件,包括较低的承销费率,甚至是一些隐性的利益输送。那么,为了弥补这些损失,券商是否会在利益分配上动歪脑筋?是否存在牺牲基层员工利益,来迎合发行方的行为?

  • ‘TA们’是谁? 那些轻轻松松就能分到巨额奖金的人,‘TA们’是谁?是掌握核心资源的领导?是拥有强大背景的‘关系户’?还是仅仅因为‘TA们’更会来事儿,更懂潜规则?这一切,都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

打破沉默,呼唤公平!

当蛋糕被‘TA们’切分完毕,留给你的只剩残渣,你是否甘心?我们不能容忍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继续存在。我们需要建立更加透明、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需要打破沉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团队的活力,才能让真正有价值的人得到尊重,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上演。 否则,下一次,承揽100亿的债券,又与你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