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明,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了快十年。说实话,这十年里,赚的日子寥寥无几,赔的日子却数不胜数。我曾自诩为“经验丰富的老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扇我的脸。我的交易方式,说白了就是凭感觉,看新闻,听消息,追涨杀跌,典型的散户思维。今天听专家说原油要涨,就梭哈进去,明天看论坛说螺纹钢要跌,就赶紧割肉离场。结果呢?十赌九输,血本无归。
记得最惨的一次,是2020年疫情期间。我重仓做多原油,想着疫情总会过去,需求总会恢复,油价肯定会反弹。结果,油价一路暴跌,甚至出现了负油价的奇观。我眼睁睁地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天天减少,心如刀绞。最后,我实在扛不住了,被迫平仓,亏掉了大半的家当。那段时间,我整夜失眠,感觉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我开始反思,我的交易方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承认自己贪婪,恐惧,容易受情绪影响,但我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更科学、更理性的交易方法,可以避免情绪的干扰,提高交易的胜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期货论坛上看到了一篇关于量化交易的文章。文章提到了一种名为“135681”的量化交易法则,据说可以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当时,我对量化交易一窍不通,觉得这玩意儿肯定很高深,离我很遥远。但是,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开始研究这个“135681”法则。
所谓“135681”,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均线系统,即分别使用1日、3日、5日、6日、8日和1日均线,然后观察这些均线之间的关系,寻找交易信号。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我开始疯狂地学习量化交易的基础知识,包括编程、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等。我买了大量的书籍,参加了各种培训课程,甚至还花钱请教了一位量化交易的专家。
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充满了挫折。我发现自己以前的交易方式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量化交易不是靠感觉,而是靠数据和算法。你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历史数据进行回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数学和编程基础。我一个快五十岁的老头,从零开始学习编程,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刚开始,我连最简单的编程语言都不会,只能照猫画虎地模仿别人的代码。我经常因为一个小的语法错误,而debug一整天。有时候,我甚至想放弃,觉得这根本不是我能学会的东西。但是,一想到我以前亏掉的钱,一想到我未来想要改变的命运,我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终于初步掌握了量化交易的基本原理。我开始尝试用“135681”法则构建自己的交易策略。我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对不同的期货品种进行了回测。我发现,这个法则在某些品种上表现得很好,但在另一些品种上却表现得很差。这让我意识到,量化交易不是万能的,它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我开始不断地优化我的交易策略。我尝试调整均线的参数,增加其他的技术指标,甚至还引入了机器学习的算法。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电脑前,分析数据,编写代码,回测策略。我几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程序员,一个数据分析师,一个金融工程师。
在实际交易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战。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拟合。我发现,在历史数据上表现很好的策略,在实际交易中却经常失效。这让我意识到,回测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依赖。我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策略的风险,并且要做好止损的准备。
我还面临着情绪的挑战。即使有了量化交易策略,我仍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当我看到账户里的数字不断跳动时,我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提前止盈,或者延迟止损。这都违背了我的交易策略,导致了亏损。
为了克服情绪的干扰,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我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交易纪律,并且严格执行。我每天都记录我的交易日志,分析我的交易行为,找出我容易犯错的地方。我还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解情绪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并且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量化交易策略。我的交易胜率开始稳步提高,我的账户里的资金也开始慢慢增长。虽然还没有完全弥补我以前的损失,但我已经看到了盈利的希望。
现在,我仍然在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我的交易策略。我知道,量化交易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我也知道,量化交易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话,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编程基础,需要严格的交易纪律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的故事,希望能给还在亏损中挣扎的你,带来一些启示。量化交易或许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但它确实是一种更科学、更理性的交易方法。如果你也想尝试量化交易,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理性投资,做好风险管理。记住,没有包赚不赔的交易策略,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交易者。
最重要的一点,永远不要All in。永远为自己的错误留有余地。即使是量化,也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不要盲目自信。我还在学习的路上,希望我们都能在期货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