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券商固收人:躺赚时代结束,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亲爱的券商固定收益同仁们:

回望过去几年,固定收益市场曾几何时是券商利润的“压舱石”,甚至是部分机构“躺着赚钱”的舒适区。在利率单边下行、信用风险相对可控的时期,只需承担适度风险、加一点杠杆,便能获得可观的票息收益或资本利得。然而,潮水退去,裸泳者显现。当前固收市场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曾经的“躺赚”模式已经敲响了结束的钟声。

一、 躺赚时代为何终结?挑战下的固收新常态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收业务赖以生存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格局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利率持续下行与低位徘徊(利率下行压力):在全球央行普遍宽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偏松的背景下,无风险利率持续压降。这直接导致债券的绝对收益率中枢大幅下移,获取高票息收益变得异常困难。简单依靠持有获取回报的空间被极度压缩。
  2. 信用利差收窄至极致(息差收窄困境):在资产荒和机构配置压力的驱动下,各类信用债,特别是高等级信用债的利差被压缩到历史极低水平。这意味着通过信用下沉获取超额收益的风险收益比急剧恶化,且稍有不慎便可能面临信用风险的侵蚀。
  3. 监管政策日益趋严(监管趋严导向):从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限制通道业务,到资本管理办法对特定风险暴露的更高要求,再到交易行为的合规性审查,监管的篱笆越扎越紧。过去依赖复杂嵌套、高杠杆、非标池等模式获取超额收益的路径已被大幅堵死,合规成本显著上升。
  4. 信用风险常态化暴露(信用风险显化):打破刚兑已是既定事实,无论是产业债、城投债,甚至部分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投资研究的深度和信用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得简单持有或加杠杆的风险敞口大幅增加,对风险管理能力构成了严峻考验。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券商固收业务过去那种基于宏观趋势、简单久期或信用偏好的盈利模式变得不再奏效。市场波动性增加,风险收益不再匹配,传统的固收业务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券商固收业务的转型方向

挑战伴随的往往是机遇。固收市场的深刻变革并非意味着业务的萎缩,而是要求我们进行深刻的转型,从赚取 Beta 收益转向挖掘 Alpha 能力,从通道服务转向价值创造。以下是几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未来风口:

  1. 量化与策略化交易(量化策略创新):在低波动、低利差环境下,依靠方向性判断盈利的难度加大。量化策略通过捕捉市场微观结构、相对价值、高频交易机会等,能够发现并利用传统研究方法难以触及的交易阿尔法。例如,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利率曲线套利、期现套利、波动率交易策略,或者利用事件驱动进行交易。有头部券商资管团队通过精细化量化策略,在特定时期内实现了远超基准的超额收益,证明了其有效性。这要求固收团队具备更强的数理背景、编程能力和模型开发能力。
  2. 非标及结构化业务创新(非标业务拓展):尽管传统非标受到限制,但基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结构化业务仍有巨大空间。例如,供应链金融、商业票据证券化、基于特定资产收益权的创新产品等。这需要券商具备强大的项目挖掘、结构设计、风险评估和销售能力,从简单的资金对接转向复杂的金融方案提供商。某券商成功设计发行的“某产业供应链金融ABS”,链接核心企业信用和上下游应收账款,有效盘活了企业资产,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
  3. 跨境投融资服务(跨境业务深化):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跨境固收业务潜力巨大。这包括服务境内机构配置境外债券(如点心债、美元债等)、服务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如债券通、CIBM Direct)、以及为企业提供跨境发债顾问服务等。利用境内外利差、汇率套保策略等,提供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例如,通过债券通渠道为境外机构提供定制化的境内利率债或高评级信用债投资组合服务,满足其配置需求。
  4. 资产证券化扩容与创新(资产证券化应用):作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融资结构的有效工具,资产证券化(ABS/MBS)市场前景广阔。未来不仅是传统的信贷资产、基础设施资产,消费金融、租赁债权、知识产权甚至数字资产都可能成为证券化的底层资产。券商在其中扮演承销、评级顾问、交易组织等多重角色。特别是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试点与推广,为固收业务带来了新的蓝海。
  5. 绿色债券与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机遇):全球及中国对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视,使得绿色债券、蓝色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ESG相关固收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投资者对ESG因素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券商需要在绿色金融标准、认证、评估等方面建立专业能力,提供绿色债券的承销、定价、交易及咨询服务。据统计(可引用公开数据或虚构),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市场空间巨大。
  6. 金融科技的全方位赋能(科技赋能固收):科技不再仅仅是交易系统,而是要贯穿固收业务的各个环节。利用大数据和AI进行更精准的信用风险预测和定价;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投资组合管理和交易执行;利用区块链提升交易结算效率和透明度;利用智能投研系统提升研究效率。科技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发现新机会的关键驱动力。某券商尝试利用AI对非上市主体的信用风险进行智能评估,显著提升了分析效率和覆盖范围。

三、 重塑核心竞争力:固收人的应对之策

应对变局,固收人需要主动求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 深化专业研究能力:从宏观利率分析到中微观的行业研究、个券信用分析,都需要更深入、更前瞻。特别是对新业态、新模式(如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相关资产)的研究。
  • 掌握数据分析与量化技能:学习编程语言(如Python)、统计建模,理解量化策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升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 提升结构化与创新能力:理解各类资产证券化、非标结构设计的逻辑和风险点,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 拓展全球视野与跨境知识:了解不同市场的交易规则、监管要求、税收政策,具备跨境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
  • 拥抱金融科技:主动学习和应用各类金融科技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挖掘新的业务机会。
  •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将风险管理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提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结语

“躺赚”时代虽已远去,但固定收益市场依然是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量和深度仍在不断发展。市场的挑战是严峻的,但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转型机遇。对于券商固收人而言,这并非末日,而是凤凰涅槃的开端。我们需要抛弃惯性思维,主动拥抱变化,在量化、非标、跨境、证券化、绿色金融和科技赋能等新领域深耕细作,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找到下一个属于固收业务的“风口”,实现价值的持续创造。

变革已至,未来可期。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