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备考人:
首先,向正在为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默默付出的你致敬!我知道,面对厚厚的教材和陌生的概念,你或许会觉得压力山大,认为最大的难关在于记住那些复杂的金融名词、法律法规或是计算公式。诚然,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但我想告诉你,从无数考生的经验来看,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最“磨人”、最容易让人放弃的,往往不是知识点本身,而是备考过程中的这3个非知识性挑战!
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像“隐形杀手”一样消耗着你的精力、动摇你的决心。正视并解决它们,比死磕几个难点更能提升你的通过率。
第一点:备考期的心理压力与自我怀疑
这是许多人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普遍的挑战。从决定备考那一刻起,各种压力便如影随形:对未知的恐惧、担心考不过丢人、看到别人复习进度比自己快产生的焦虑、工作与学习的平衡、甚至是家人朋友的期待……这些心理负担堆积在一起,远比理解一个β系数或久期更让人疲惫。
- 具体情境: 翻开书,发现好多内容看不懂,瞬间产生“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个?”的念头;刷题发现错误率很高,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临近考试,失眠、烦躁,总觉得还没准备好。
- 实操建议:
- 正视压力,接受情绪: 备考有压力非常正常,不要因此否定自己。允许自己有焦虑、有沮丧,但不要沉溺其中。
- 目标分解,积攒成就感: 将庞大的备考任务分解成每天或每周的小目标。完成一个章节、做完一套题,都要给自己积极的肯定,累积小小的成功,对抗自我怀疑。
- 积极暗示,远离负能量: 停止与他人盲目比较,关注自身的进步。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可以做到”、“我正在一步步变好”。必要时,与能给予你支持的朋友或家人聊聊。
- 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 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听听音乐,做些喜欢的事情。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应对压力的基石。
第二点:长期学习动力枯竭与内容枯燥感
备考不是短跑,是一场马拉松。最初的热情过后,面对大量枯燥、重复、理论性强的内容(尤其是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部分),很容易感到厌倦和疲惫,学习动力大打折扣,出现拖延、效率低下等问题。
- 具体情境: 计划好晚上学习,却刷手机停不下来;捧着书半小时,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一个字没进去;看到某一章节就头大,总是想跳过去。
- 实操建议:
- 重温初心,找到内在驱动力: 为什么你要考这个证?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资、还是实现职业转型?时不时提醒自己最初的目标和愿景,让它们成为你坚持下去的动力。
- 变化学习方式,增加趣味性: 不要只盯着书本。可以尝试听网课、看学习视频、利用手机App刷题、或者加入学习小组与他人交流讨论,让学习形式多样化,减少枯燥感。
- 设定短期奖励机制: 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大餐、买件喜欢的东西,用积极强化来保持学习热情。
- 分批学习,化整为零: 将难啃或枯燥的内容分成小块,穿插在相对有趣或擅长的内容中学习,避免长时间面对令人厌倦的知识点。
第三点:低效的学习方法与时间分配
很多人努力学习,但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或时间没有高效利用。死记硬背、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计划性、碎片化时间利用不当,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备考效率,让你感觉学了后面忘前面,事倍功半。
- 具体情境: 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回顾时感觉什么都没记住;刷题只看对错,不分析原因;制定了厚厚的学习计划,却总是完不成;不知道如何利用通勤、午休等零散时间。
- 实操建议:
- 制定周密可行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工作、生活等)和考试时间,制定一个详细到每周、每日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要完成的任务。计划要留有余地,允许一定的弹性。
- 采用主动学习方法: 避免长时间被动阅读。尝试做笔记(结构化笔记、思维导图)、讲解给别人听(或假装讲解)、自己提问题并寻找答案、多做练习题并分析错误原因(比做对题更重要)。
- 学会碎片化时间管理: 将零散的时间段用于背诵公式、回顾重点、刷几道题等任务,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手机App是碎片化学习的好帮手。
- 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
备考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能否战胜备考期间的心理波动、保持持续的动力、并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决定你能否坚持到底并顺利通过的关键。希望上面提到的这3点和相应的建议,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数前辈都已经走过这条路,你也一定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高效学习,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祝你备考顺利,一举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