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公司里出了名的“努力”标兵。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公司,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桌子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待办事项。然而,一年过去了,他的工作绩效却始终平平,甚至不如一些准时上下班的同事。仔细观察他的工作方式,你会发现他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嵌套”的任务:一个报告需要查阅十篇参考文献,每篇参考文献都要做详细笔记,笔记又需要整理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还要不断修改完善……结果,一周过去了,报告的初稿还没完成。这就是典型的“套娃式努力”,任务层层嵌套,看似勤奋,实则效率低下。
什么是“套娃式努力”?
“套娃”原本指一种俄罗斯传统玩具,外形呈娃娃状,由多个大小不一的空心娃娃套叠而成。在这里,“套娃式努力”指的是将一项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而这些子任务又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务,最终形成一个层层叠叠、无限循环的任务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套娃式努力”如何导致自我PUA?
当一个人陷入“套娃式努力”的怪圈时,他可能会陷入一种自我PUA的状态。因为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成果,这会让他感到焦虑、自责和自我怀疑。他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够努力,从而更加投入到“套娃”之中,试图通过更加细致的工作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恶性循环会不断强化他的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心理崩溃。例如,小李觉得自己报告没写好,是因为自己查的资料不够多,于是他开始查阅更多的资料,做更详细的笔记。但这样做只会让他更加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法抓住报告的重点,导致报告迟迟无法完成,进而加剧他的焦虑感。
“套娃式努力”与“内卷”的关系?
“套娃式努力”是“内卷”的一种表现形式。“内卷”指的是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过度竞争,导致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在职场中,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会不自觉地陷入“套娃式努力”的怪圈。他们试图通过更加细致、更加完善的工作来超越其他人,但这种过度竞争只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效率下降,最终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如何摆脱“套娃式努力”的怪圈?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识别并摆脱“套娃式努力”,提升效率和幸福感:
摆脱“套娃式努力”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你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就一定可以提升效率,找回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终获得真正的幸福感。